12.08|周斌研究员分享邻近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建立及应用讲座


细胞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解析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入了解多种生物学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近30年来,科学家利用传统的遗传示踪、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等技术,只能针对特定细胞自身进行细胞或分子水平的操作,深入解析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亟需建立一种新的遗传操作技术,实现体内监测与记录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为推动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再生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强有力工具。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团队利用人工合成Notch信号通路(synNotch)的技术,并结合传统遗传学手段,首次建立了体内邻近细胞遗传学技术,更加精准地指征相互接触的细胞,并永久地记录发生过接触的细胞,实现邻近细胞命运的示踪。这项研究成果于今年12月2日被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论文标题为 “Monitoring of cell-cell communication and contact history in mammals”。


image.png


本期《遇见科学家》栏目,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周斌研究员做客南模生物直播间,同大家讲解他是如何建立邻近细胞遗传学技术,及利用该技术如何巧妙地解决多个领域内的重要科学问题。通过本次的公益分享,以期与更多的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让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可以了解邻近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原理并应用到自身的研究领域。


课程简介:邻近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建立

1

背景和意义

2

工作原理

3

在发育过程中的应用

4

在肿瘤血管新生研究中的应用

5

推广与展望


扫码报名

image.png


嘉宾简介

image.png


周斌 

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


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得MD。2006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PhD。2006年至201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任哈佛大学医学院讲师和Research Associate。2010年9月起至2016年8月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2016年9月起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组长。曾获得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杰出研究员奖”、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树兰医学青年奖、科学探索奖、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等。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优秀导师奖”、“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等。


主要研究方向

1. 建立和发展谱系示踪及遗传操作新技术,实现哺乳动物体内更为精准、高效地遗传示踪和操作,揭示细胞分化、增殖、衰老、死亡等过程,并阐明其遗传与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2. 利用遗传学、合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和方法,系统研究干细胞在重要器官(如心脏、肝脏、肺)的发育与再生中功能及其细胞命运可塑性的调控机理。

3. 建立邻近细胞遗传操作新技术,深入解析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细胞交流过程,在单细胞水平探索体内细胞微环境对细胞命运调控的机理。


你也可能感兴趣

Tamoxifen诱导Cre-ERT2小鼠 使用指南

Cre-ERT2在无Tamoxifen诱导的情况下,在细胞质内处于无活性状态;当Tamoxifen诱导后,Tamoxifen的代谢产物4-OHT(雌激素类似物)与ERT结合,可使Cre-ERT2进核发挥Cre重组酶活性。

查看
【小鼠大学问】基因工程小鼠的命名规则

常见的基因工程小鼠可以分为两种命名方式,包括基因定点修饰的小鼠命名,比如:敲除、敲入、点突变等等,和随机转基因的小鼠命名。

查看